当前位置: 首页>互动交流>知识库

预算绩效管理知识宣传(二)

来源:额敏县财政局 日期:2024-09-18 18:09 浏览次数: 【字体: 【打印本文】

、预算绩效管理和预算管理是什么关系?

1两者具有相同的本质。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其本身仍属于预算管理的范畴。另外,讲求绩效是预算管理的应有之义,而预算绩效管理则是针对传统预算管理存在的“重分配、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问题,采用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对其进行改革和完善,以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因此,两者的本质是相同的。

2)预算绩效管理依托于预算管理改革。我国当前实施的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等,使得预算管理 的科学性、规范性、合规性不断提高,为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坚实基础;同时,预算绩效管理的推进,也可进一步促进预算管理改革的深化。

3)预算绩效管理模式随着预算管理模式的发展而发展。预算管理模式是在综合考虑一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基础上确定的,具有较强的时代特性,并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则植根于预算管理模式之上,既要与其相适应,又要随着预算管理模式的发展而调整完善。

二、如何理解预算绩效管理与预算执行的有机结合?

预算绩效管理与预算执行的有机结合,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绩效监控与预算执行的结合,即在预算执行中,在关注预算资金支付进度和合规性的同时,也要关注资金预期效益的实现程度,确保预算支出绩效不偏离目标并如期实现;二是绩效评价与预算执行的结合,即在预算执行结束后,及时开展绩效评价,客观、公正地评判预算执行的产出和结果,提高预算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

三、为什么要把预算部门作为绩效评价的主体?

从当前预算管理体制看,预算部门既是部门预算编制的主体,也是预算执行的主体,当然也应成为绩效评价的主体,为其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负责。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进看,当前的主要工作是要尽快树立绩效理念,增强部门自身绩效意识,扩大绩效评价覆盖面,提高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水平,这需要各预算部门的广泛参与另外,绩效评价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预算部门也需积极使用,作为预算部门调整支出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效手段。

四、什么是再评价?

所谓再评价,就是财政部门根据需要,在预算部门(单位)开展的绩效评价的基础上,重新组织实施的绩效评价工作。再评价由财政部门或财政部门授权委托的机构组织开展。再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对预算部门(单位)绩效评价结果的审核确认。相应的再评价可以采用预算部门(单位)的绩效评价指标,也可以根据需要另行设计绩效评价指标。


扫描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