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困难时期,因在河南老家吃不饱饭,16岁的父亲来到新疆塔城,投靠支边兵团建设的小姑。在小姑和小姑父的帮助下,父亲被安置到塔城额敏县郊区乡三里庄村种菜小组,从此开始建设新疆、扎根新疆。
一次闲聊中,父亲告诉我们五个孩子,三里庄村是多民族聚居,有蒙古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等。记得那年他刚到村上,刚入秋,仅仅穿着薄衣裤,带着薄薄的被褥,住进了冰冷的地窝子,又因几天没吃到热饭,病倒在地铺上。老村长阿拉西看着瘦小而可怜的父亲说:“走,河南小伙子,到家里喝茶去。”就这样,父亲在阿拉西家不仅养好了病,还在他家住了一个冬天,直到来年夏天才搬回自己的地窝子,开始了种菜卖菜的生活。讲到伤感处,我能看到父亲眼含热泪。
父亲很感慨:如果不是阿拉西大哥的帮忙,哪有我,哪有你们这些孩子。父亲的感恩也让他的子女们常怀感恩之心,不做有损于民族团结之事。
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我,从小也被各种语言追赶着。在家,父母是河南式的普通话腔调;出门,又会被周围邻居哈萨克语、维吾尔语、蒙古语包围着。
很快,我先学会了用哈萨克语招呼小伙伴一起骑马、放羊、吃奶疙瘩。在小伙伴家里品尝烤包子、奶油、馓子的同时,我的舌头也变得越来越灵活。
上小学前,我可以流利地说一些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那些被同学认为是夸张的卷舌音,就像味蕾追随奶茶上漂浮的奶皮子一样,在我舌尖上有趣地弹跳、翻卷……
我上小学时,学校是民汉合校。校园里,天天都可以听到不同民族的同学说着不同的语言,书本的启蒙让我产生了想要系统地学习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想法。
2002年,高考报志愿时,我惊喜地发现了有维吾尔语专业,高兴得都没有和家里人商量就报考了这个专业。我通过网络了解到,在新疆,比较标准的维吾尔语“普通话”在伊犁,于是,我选择了伊犁师范大学中国语言系的维吾尔语专业。
学院的维吾尔语专业有一个传统,大班的学哥学姐必须接待小班的学弟学妹。我进校第一个接触的是2001级维吾尔语专业的樊剑辉。他告诉我,学维吾尔语专业的汉族同学进校后必须先要起一个维吾尔语名字,他看我性格开朗,就给我取名为亚乐坤。他告诉我,“亚乐坤”的意思是热烈的火把和火焰之意,这个维吾尔语名字我一直用到现在。
在专业上,学哥学姐给予我无私的帮助,他们还告诉我,要想学好维吾尔语,就要和维吾尔族同学住在一起沉浸式交流学习。于是,我主动搬进了维吾尔语言文学班学生的宿舍。这间宿舍住8个男同学,除了我其他7人全部是维吾尔族帅哥,他们是来自和田的买买提尼牙孜和艾力,来自喀什的阿巴拜克热、阿布力克木、排祖拉,来自阿克苏的阿力木,还有来自阿图什的阿布都拉。我和他们同住了四年,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渐渐地,从刚开始的不了解,到后来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大学4年下来,他们7人从之前会写,但不会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到后来成了国家通用语言通,而我也基本掌握了维吾尔语,还可以听出维吾尔语的方言。
在他们中,我和买买提尼牙孜的关系最为要好。校园里,我们从教室到图书馆、从食堂到宿舍总是形影不离。
2003年暑假,我和买买提尼牙孜一起去了他的家乡——和田墨玉县扎瓦乡。当时的我从没有去过南疆,经过3天长途客车的颠簸,下车时,我的疲惫被他家人的热情全部融化了。
整个暑假,我都住在他家,他的父母对我就像是对待自己家的孩子一样无微不至。每周赶巴扎时,都会给我买和田的烤包子吃,现在想想都直流口水。
买买提尼牙孜大学毕业后,因他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基础非常好,工作起来得心应手。而在北疆塔城市工作的我,每一次下乡都可以自如地用维吾尔语或哈萨克语和村民交流,我还代表单位参加了许多次双语演讲比赛,获得了不少荣誉。有时,因工作需要,我可以随时做双语翻译。
2015年,我在塔城市恰合吉牧场迟尼拜村驻村。迟尼拜村是哈萨克族聚居村落,这一年驻村时间,我不仅与哈萨克族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还深入学习了哈萨克语,更深刻地了解了哈萨克族乡亲们的热情淳朴,建立起深厚的民族团结情感。
哈依尔别克老村长还给我起了哈萨克族名字——“加林”。我发挥了懂双语的特长,帮助村民窝尔汗改变现状,过上自食其力的好日子。
窝尔汗因一次意外车祸,腿部骨折,不能干重体力活,从此便消极了。窝尔汗一家三口靠低保金生活,家中没有任何牲畜,近两亩地的院子全是荒草,家中只有简单的生活用品和一辆破旧的摩托车。
为了更好帮助窝尔汗发家致富,我主动与窝尔汗一家结成民族团结一家亲对子,我发挥会双语的特长,每天给窝尔汗做思想工作,帮他转变观念,树立勤劳致富的目标,同时发动村民帮助他。
为鼓励窝尔汗发展庭院经济,村里给他家免费发放了60羽鹅苗和6棵果树苗。不能干体力活,我就鼓励他开商店,还为他免费制作了商店门牌,低价进货。窝尔汗看到了变化,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窝尔汗家荒废的院子慢慢绿了起来,小商店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他家还换了一辆三轮摩托车……后来,窝尔汗不甘于在家等客人上门,经常拉上煮好的茶叶蛋、饮料、小食品等,到田间地头、赛马会场、集市上去卖,生意好时一天能卖400多元。看到他日子一天天好了,我心里替他高兴。
今年,我有幸在新疆某大学学习一年。班里是来自全疆各地的同学,我们不仅讨论学习中的知识点及难点,也互相借鉴工作中好的方式方法,更主要的是我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是那种坚不可摧的感情。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丰富个人工作知识储备,也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后面的学习中,为推进各个民族之间增进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作出贡献,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组织的厚爱和信任。
总之,学习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让我有了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如今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都能够感觉到,自己能轻松地和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朋友进行交流。
我感慨,语言是缩短人与人距离的最直接的钥匙。
我感谢,各民族邻居、同学、朋友和亲人们互相学习了彼此的语言,都能够熟练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我们的交往交流交融更加深入。
我希望,新疆的各个民族之间增进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