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额敏县的籽用葫芦、鲜食玉米、南瓜、树莓等特色作物进入集中采收期。种植户们抢抓晴好天气进行收获,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在额敏县二道桥乡萨尔巴斯村村民杜建军家的种植地里,金黄的葫芦铺满田垄,全自动脱籽机来回穿梭,推拢、拾瓜、脱籽一气呵成。
额敏县二道桥乡萨尔巴斯村村民杜建军说:“4500亩地今年种了。目前估计220公斤每亩地,利润大概有个一千左右。这个籽用葫芦销量比较大,因为收购商比较多,从山东、天津还有浙江那边都有人来收购,特别好销。”
额敏县二道桥乡吉也克村的玉米田里机器轰鸣,种植户余瑞龙正进行机械化收割,一排排饱满的玉米穗被快速吞入机器,不一会儿就装满了车,玉米秸秆则被粉碎成青储饲料。
额敏县二道桥乡吉也克村村民 余瑞龙“这个叫鲜食玉米,亩产能达到一吨七八,除去成本,每亩能挣个七百八块钱。”
近年来,额敏县二道桥乡不断优化种植业结构,促进农作物种植向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做足乡村产业发展“大文章”,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
额敏县二道桥乡党委副书记、政府副乡长高龙说:“我们乡将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持续扩大特色农产品种植规模,同时探索精深加工路径,提升产品附加值,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动力。”
日前,额敏县玉什喀拉苏镇齐勒布拉克村试种15亩南瓜迎来采收期,村民们有条不紊地采摘、搬运、装车。这些南瓜凝结着村民们辛勤劳作的汗水,也承载着兵团第九师168团5连与村队之间深厚的情谊。
塔城地区额敏县玉什喀拉苏镇齐勒布拉克村党支部书记哈力努尔·吐热阿尔别克说:“去年秋天,我看到168团5连的南瓜长得特别均匀,特别好,产量也高。我就主动找到他们的书记,向他们学习种植技术。他们也特别热情,不仅答应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还全程跟踪服务。”
额敏县玉什喀拉苏镇齐勒布拉克村长久以来以养殖牛羊、种植玉米小麦为主,村“两委”班子向兵团第九师168团5连“取经”,引进贝贝南瓜、贵族南瓜等六个品种进行试种,目前试种成功让村民们尝到了特色种植的甜头。
兵团第九师白杨市168团5连党支部书记杨永信义说:“从种植到现在我们是全程技术指导,包括回收,让村民没有后顾之忧,我们现在销售有两种模式,一个线下销往山东,还有一个线上模式,以(直播)快递形式,分销给全国各地,只要齐勒布拉克村的村民愿意种植,我们合作社将会全程提供服务。保证他们种出的产品有销售渠道,能卖出去。”
南瓜试种成功只是兵地融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额敏县玉什喀拉苏镇齐勒布拉克村与兵团第九师168团5连始终以党建为“纽带”,把兵地融合的文章越做越实。
在额玛勒郭楞蒙古族乡毕依克加尔村村民马云的树莓种植地,一颗颗红润饱满、色泽诱人的树莓果挂满枝头,宛如红宝石般点缀在绿叶之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果香。工人们忙着采摘,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额敏县额玛勒郭楞蒙古族乡毕依克加尔村村民马云说:“果子目前是不愁销(售),平常周边县城的老百姓对这个果子的喜爱度也比较多,经常来采摘,每天大概在300到500公斤,采摘期可能可以达到40到50天。”
据了解,额玛勒郭楞蒙古族乡产出的树莓除部分供应本地及周边鲜果市场外,大部分将通过订单模式,由合作企业进行统一收购,用于深加工制成树莓果酱、树莓果汁、树莓酒、冻干树莓等高附加值产品,有效延伸了产业链条,提升了产品价值和抗风险能力。
额敏县额玛勒郭楞蒙古族乡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蒋彦豹说:“我们将会以红树莓产业为起点,发掘更多特色产业。逐步构建‘一产筑基、二产增值、三产赋能’的产业格局,让特色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支撑,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