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绩效管理知识宣传

来源:额敏县财政局 日期:2024-06-25 11:06 浏览次数: 【字体: 【打印本文】

一、什么是预算绩效管理?

预算绩效管理,是以“预算”为对象开展的绩效管理,也就是将绩效管理理念和绩效管理方法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并实现与预算管理有机融合的一种预算管理模式。预算绩效管理强化政府预算为民服务的理念,强调预算支出的责任和效率,要求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中更加关注预算资金的产出和结果,要求政府部门不断改进服务水平和质量,花尽量少的资金、办尽量多的实事,向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使政府行为更加务实、高效。

二、为什么要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预算是政府活动和宏观政策的集中反映,也是规范政府行为的有效手段。预算绩效是衡量政府绩效的主要指标之一,本质上反映的是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绩效。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通过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旨在着重解决一些领域存在的财政资源配置和使用中的低效无效、闲置浪费问题,推动财政资金聚力增效,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加充足和优质的公共服务,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要求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有利于进一步夯实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绩效主体责任,推动政府效能提升,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加快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预算绩效管理的主体有哪些?

预算绩效管理的“主体”,或称预算绩效管理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财政部门。各级财政部门是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组织主体,负责制定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划和规章制度,组织、指导本级预算部门和下级财政部门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2)预算部门。各预算部门是本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制定本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划和规章制度,具体实施本部门及指导下属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下属各单位负责本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实施。

3)中介机构、专家学者。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行业咨询等各类社会中介机构和专家学者是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参与主体,主要为预算绩效管理开展提供必要的技术和智力支撑。

4)社会各界。社会各界是预算绩效管理的监督主体,包括人大、政协、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以及社会公众代表等,主要为预算绩效管理开展提供相应的指导和监督。

四、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个由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实施、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共同组成的综合系统。“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五有”归纳,既描述了预算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也概括了预算绩效管理的基本内容。其中,绩效目标管理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绩效运行监控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绩效评价实施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是预算绩效管理的落脚点。


扫描分享至微信